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4种蝗虫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
引用本文:李春选,马恩波,郑先云.中国4种蝗虫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J].遗传学报,2003,30(3):234-244.
作者姓名:李春选  马恩波  郑先云
作者单位:1.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太原,030006;运城学院生化系,山西运城,044000
2.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太原,030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 170 6 12 ),山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No .0 12 0 15 )~~
摘    要: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对采自我国山西、江苏、河北等地不同蝗区优势蝗虫种类3科4种8个种群的12种酶18个酶位点进行了检测,比较了4种蝗虫种群水平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中华稻蝗和笨蝗各位点等位基因丰富,而长翅素木蝗和短额负蝗各位点等位基因较少。在所研究的4种蝗虫8个种群中,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P=53.3%—100.0%),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观察值偏低(H。=0.034—0.139)。受迁飞能力、繁殖方式和活动范围的限制,4种蝗虫的平均杂合度观察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笨蝗较高(H。=0.089—0.139),其次是中华稻蝗(H。=0.073—0.090),而长翅素木蝗(H。=0.0488—0.068)和短额负蝗(H。=0.034—0.050)相对较低。除Adk-1、Ao-1、Idh-1、Ldh-1、Ldh-2和Me-1在部分蝗虫种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余绝大多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W平衡,但短额负蝗的多个位点符合或接近H—W平衡,表明该种蝗虫在自然种群结构方面明显有别于其他种类。从4种蝗虫的F—统计量(Fst)看,笨蝗种群间基因分化程度最高(Fst=0.32),其次是短额负蝗(Fst=0.31),而中华稻蝗相对较低(Fsl=0.20),长翅素木蝗种群间基因分化程度最低(Fsl=0.18),利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对I值和D值进行聚类,所得聚类树也证实了这种遗传分化差异,上述结果反映了迁飞能力、适应性和环境因子对不同蝗虫遗传分化的影响。Nei的遗传距离(D)和遗传一致度(I)进行的聚类分析基本符合传统形态学、细胞学等研究结果:即同属于斑腿蝗科的中华稻蝗和长翅素木蝗遗传距离最小(D=0.559),遗传一致度最高(I=0.576)。在3个科中,癞蝗科和锥头蝗科之间呈现较小的遗传距离(D=0.776)和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776),而这两科与斑腿蝗科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D=0.908),遗传一致度相对较低(I=0.406)。等位酶分析能较好地反映蝗虫不同物种的亲缘关系和种内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

关 键 词:蝗虫  遗传分化  种群  等位酶  系统发育  中国
文章编号:0379-4172(2003)03-0234-11
修稿时间:2002年8月8日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Four Locust Species in China
Abstract:
Keywords:locus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population  allozyme  phylogen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