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藻糖酶产生菌的选育、鉴定及其酶学特性初探
引用本文:董哲卿,张新爽,肖光焰,董琦,郭鸿飞,龚劲松,史劲松,许正宏.海藻糖酶产生菌的选育、鉴定及其酶学特性初探[J].微生物学杂志,2020(5):51-57.
作者姓名:董哲卿  张新爽  肖光焰  董琦  郭鸿飞  龚劲松  史劲松  许正宏
作者单位:1.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3. 江苏博扬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2. 江南大学药学院 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2. 江南大学药学院 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3. 江苏博扬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1.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8622)
摘    要:海藻糖酶可特异性将1分子海藻糖分解为2分子葡萄糖,在乙醇工业、食品等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环境土壤中筛选到1株海藻糖酶产生菌C2,根据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命名为大黄欧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该菌株产海藻糖酶的最适温度为40 ℃,最适pH为5.0,在酸性及低于35 ℃条件下,该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a2+、Zn2+、Ni2+、Mn2+、Cu2+、K+、Na+和Fe2+对海藻糖酶酶活具有促进作用,DMSO和DTT对酶活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Triton X-114、SDS和PMSF则对酶活具有抑制作用。

关 键 词:大黄欧文氏菌  海藻糖酶  酶学性质  发酵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