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圈养马麝幼仔哺乳期时间分配及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王梦阳,黎勇,周密,盛岩,孟秀祥.圈养马麝幼仔哺乳期时间分配及影响因素[J].兽类学报,2019,39(1):35-42.
作者姓名:王梦阳  黎勇  周密  盛岩  孟秀祥
作者单位:(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 (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3 兰州逢春麝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榆中 730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2300)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5XNLQ02)
摘    要:本研究于2017年7月17日至8月16日,在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对圈养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sifanicus)当年生仔麝进行哺乳期的行为取样,量化记录了摄食、卧息、刻板等10类行为,分析了仔麝哺乳期时间分配格局及与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圈养马麝仔麝在哺乳期(1~3月龄)的卧息(39. 55%±4. 53%)及摄食(28. 03%±1. 58%)时间分配最多;仔麝在哺乳前期(1月龄)、中期(2月龄)及后期(3月龄)的卧息、摄食及刻板行为的展现时间逐渐增加,运动行为在中期达到峰值(4. 99%±0. 64%),母幼联系等其他行为逐渐下降;仔麝的刻板行为在哺乳中期开始发育,后期刻板行为(3. 33%±1. 83%)显著高于中期(1. 15%±0. 77%)(P <0. 05);仔麝摄食与排泄行为的分配时间呈正相关(r=0. 833,P=0. 010),母幼联系与社会行为呈正相关(r=0. 802,P=0. 017),环境探究与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 970,P <0. 001);圈舍内有成年雄麝的仔麝的卧息时间(59. 50%±8. 17%)显著高于圈舍内缺失雄麝的仔麝(37. 82%±6. 12%)(P <0. 05),前者的母幼联系(1. 10%±0. 52%)也相对低于后者(3. 80%±1. 07%)(P>0. 05);仔麝性别对其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均不显著(P> 0. 05)。本研究表明,马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隐蔽者"类型,仔麝刻板行为的发育始于哺乳中期,其发育和表达强度随年龄递增而加强,同圈舍的成年雄麝对仔麝的行为和生长发育有负面效应。

关 键 词:圈养  马麝  哺乳期  时间分配  行为相关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兽类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兽类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