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蛇类红外感知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陈勤,杨萍,唐业忠.蛇类红外感知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13,48(1):1-7.
作者姓名:陈勤  杨萍  唐业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全面上项目
摘    要:红外辐射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会向其所在的环境释放辐射能。红外辐射中包含了大量人类无法感知的信息,蝮蛇是迄今所知的能够有效感知并利用红外信息的动物类群之一。蝮亚科蛇类的红外感知的器官是位于蛇眼和吻端之间面颊部的窝状器官——颊窝,以及其后的神经系统。从蛇类红外感知的解剖基础、行为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蛇类红外感知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并通过部分感官屏蔽的实验证明红外与可见光2种成像功能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即当蝮蛇双眼看不到或颊窝被阻塞的时候,另一种感知系统也能有效地完成对目标的识别和定位。通过各自的传导通路,红外信息和视觉信息被汇集于中脑视顶盖区域。在这一区域有对2种信息分别响应的神经元和响应复合信号的细胞——双模神经元。蝮蛇红外觉与视觉间具有补偿、加成和抑制3种相互作用。这样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蝮蛇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消减捕食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干扰,最大程度地提高对猎物的识别和定位成功率。

关 键 词:蝮蛇  颊窝  红外感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