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微胚乳玉米籽粒发育期间非胚部位(胚乳)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变化
引用本文:甘凤琼,吴子恺.微胚乳玉米籽粒发育期间非胚部位(胚乳)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9):875-877.
作者姓名:甘凤琼  吴子恺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基金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07)和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科攻0632001-1-1).
摘    要:检测微胚乳玉米非胚部位(胚乳)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活性结果表明:微胚乳玉米的非胚部位(胚乳)中ADPG.PPase活性在授粉后21-28d达到峰值,而对照的玉米品种‘高油115’的ADPG—PPase活性在授粉后14-21d达到峰值,滞后约7d。‘高油115’非胚部位(胚乳)中ADPG—PPase活性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微胚乳玉米,其单粒ADPG—PPase活性最大值为微胚乳玉米的2.2-3.6倍,其每克干重ADPG—PPase活性最大值则为微胚乳玉米的2.4—3.8倍。

关 键 词:微胚乳玉米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酶活性  非胚部位(胚乳)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