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壤丘陵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引用本文:朱奇宏,黄道友,刘守龙,张文菊,苏以荣,吴金水.红壤丘陵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82-1486.
作者姓名:朱奇宏  黄道友  刘守龙  张文菊  苏以荣  吴金水
作者单位: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7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5057)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2CB412503).
摘    要:根据各类作物产量及其相应的秸秆经济指数,计算出我国红壤丘陵区1993~2003年作物秸秆的年平均产量为33.5×1010kg,占全国作物秸秆总产量的52.1%。其中,稻草产量占该区作物秸秆总产量的53.5%,比其全国均值高出21.4个百分点;其它作物秸秆所占的比例,也与其全国均值有一定的差异。稻草和其它粮食类作物秸秆产量的年际变化与该区作物秸秆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993~199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1997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经济作物秸秆因作物种类不同,其产量的年际变化亦不相同。该区作物秸秆用于直接还田和用作工业原料的年均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32.0%与6.6%;用于生活取能和牲畜饲料的年均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2.0%与14.1%;未被利用的比例年均高达25.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3的20.6%增至2003年的29.6%,大量未被利用的作物秸秆往往就地丢弃或焚烧,浪费了有限的农业有机资源。为此,研究提出了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的基本措施与对策。

关 键 词: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现状与展望  红壤丘陵区
文章编号:1000-4890(2005)12-1482-05
收稿时间:2005-05-21
修稿时间:2005-09-20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rop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n hilly red soil region
ZHU Qihong,HUANG Daoyou,LIU Shoulong,ZHANG Wenju,SU Yirong,WU Jingshui.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rop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n hilly red soil region[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5,24(12):1482-1486.
Authors:ZHU Qihong  HUANG Daoyou  LIU Shoulong  ZHANG Wenju  SU Yirong  WU Jingshui
Institution:ZHU Qihong~
Abstract:
Keywords:crop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hilly red soil reg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