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iro和tsh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引用本文:陈祥,刘静,高崧,潘志明,焦新安,刘秀梵.禽病原性大肠杆菌iro和tsh基因缺失株的构建[J].微生物学报,2008,24(3):401-408.
作者姓名:陈祥  刘静  高崧  潘志明  焦新安  刘秀梵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扬州 225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30471281, 30771604)和国家“863计划”(No. 2003AA222141)资助。
摘    要:通过SSH和SCOTS研究, 铁系统(Iro)和温度敏感性血凝素(Tsh)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APEC)的感染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基因检测发现, 在243个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中, 有205株为iro+菌株, 其中高、中度和低致病株分别为89.8%(184/205)、8.8%(18/205)和1.5%(3/205); 有167株为tsh+菌株, 高、中度、低致病株分别为87.4%(146/167)、12.6%(21/167)和0%(0/167), 结果显示iro+或tsh+株大多数为高致病株。为了确定iro和tsh基因在APEC致病力中的作用, 以APEC E037株为基础, 通过自杀性载体分别构建了iro和tsh基因缺失突变株E037(Δiro)、E037(Δtsh)和E037(ΔiroΔtsh)。动物感染性试验表明, 突变株在鸡体内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均明显下降, 但两个基因的协同致病作用不显著。进一步证实Iro和Tsh为APEC重要的致病因子。

关 键 词:禽病原性大肠杆菌    铁系统    温度敏感性血凝素    缺失突变株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