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北干旱荒漠区排矸平台不同配置与保育模式重建植被生态能值分析
引用本文:姚丽霞,王进鑫,党倩楠,吕国利,张玉玉,张瑞琦.西北干旱荒漠区排矸平台不同配置与保育模式重建植被生态能值分析[J].生态学报,2020,40(23):8729-8742.
作者姓名:姚丽霞  王进鑫  党倩楠  吕国利  张玉玉  张瑞琦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杨陵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陵 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402);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项目(SXLK2020-0305)
摘    要:通过多维度探索排矸平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初期植物群落稳定性、系统自组织能力、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构建费省效宏的西北干旱荒漠区排矸平台植被配置与保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以排矸场平台区4种植被配置与保育模式(乔灌草(M1)、灌草(M2)、观赏型灌草(M3)和灌木林(M4))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播种(柠条、沙蒿、苜蓿)后未采取任何保育措施的近自然恢复模式(CK)为对照,利用普通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植被配置与保育模式的群落组成、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分析恢复初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利用能值法分析各配置与保育模式的系统环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4种植物配置与保育模式植物种类组成均增加,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其中,M3 > M1 > M2 > M4 > CK;②购买能值在能值投入结构中占主导地位,4种模式的可更新资源利用程度均低于CK (99.86%);M1的不可更新资源利用率最高,为29.52%;③不同植被配置与保育模式能值指标相比,M1的净能值产出率(EYR)和能值自给率(ESR)高于其他模式,在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最大优势,独自发展能力较强。M3的能值投资率(EIR)和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EISD)高于其他模式,环境负载率(ELR)低于其他模式,表明M3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低,产生的压力较小,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④从群落特征结构、系统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产生的依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考虑,M3为最优模式;从对生产效率、独自发展能力方面考虑,M1为最优模式。

关 键 词:能值分析  配置与保育模式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北干旱荒漠区
收稿时间:2020/6/8 0:00:00
修稿时间:2020/10/25 0:00:00

Ecological emergy analysis of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and conservation models of waste dump platform in arid desert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energy analysis  configuration and conservation mode  plant communities  species 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rid desert area in northwest China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