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研究 V.PEP羧化酶的可逆冷失活
引用本文:施教耐,吴敏贤,查静娟.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研究 V.PEP羧化酶的可逆冷失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1(4).
作者姓名:施教耐  吴敏贤  查静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施教耐,吴敏贤),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查静娟)
摘    要:从高梁叶片中纯化的PEP羧化酶在低温下活性迅速丧失,失活是可逆的。将低温失活的酶重新加热至室温酶,活性可以得到恢复。酶的失活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失活速度越快。 底物PEP、效应剂G6P、甘氨酸均能防止酶的低温失活。在G6P和甘氨酸同时存在时对酶的保护更为有效。 酶的沉降特性表明在低温下酶由聚合状态(10.2S)解联成低聚状态(4.1S)。而在G6P和甘氨酸的共同保护下,酶在低温下仍保持具有催化活性的聚合状态(10.1S)。 尿索(3M)导致酶的失活,而在G6P和甘氨酸的存在下酶的失活程度大大下降(残存酶活性为53%),而在Mg~(++)同时存在下可使酶对尿素的稳定性大大提高(残存酶活性为79%)。 NaCl,KCl等也具有防止酶低温失活的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