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
引用本文:张浩,吴后波,王广华,向文洲,颜文.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3,53(9):915-926.
作者姓名:张浩  吴后波  王广华  向文洲  颜文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GJ03);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GHME2011SW04)
摘    要:目的]为研究南海北部沉积物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方法]从南海北部XSCS13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扩增古菌和细菌的16S rDNA并构建文库,随机挑出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选出所有的OTU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多数克隆子来自于未培养原核微生物,沉积物中的古菌分属3大门类:泉古菌(Crenarchaeota)、奇古菌(Thaum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其中泉古菌(Crenarchaeota)为主要门类,占71%;广古菌(Euryarchaeota)最少,只有3个克隆子.泉古菌(Crenarchaeota)又以MG Ⅰ为主要类群,占61%.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古菌,共9个门类: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32.6%)、疣微菌(Verrucomicrobia)(3.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5.2%)、酸杆菌(Acidobacteria)(4.4%)、绿弯菌(Chloroflexi)(6.0%)、厚壁菌(Firmicute)(3.7%)、浮霉菌(Planctomycete)(5.2%)、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11.1%)、放线细菌(Actinobacteria)(4.4%).变形杆菌为优势类群(包括α-Proteobacteria、γy-Proteobacteria和δ-Proteobacteria 3个亚群),其中γ-Proteobacteria是Proteobacteria中的优势种群,占54.5%.另外所有原核微生物总共有超过50%的克隆子与硫酸盐的还原以及甲烷的形成相关.结论]结果表明南海北部XSCS13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其中蕴含大量未知的微生物资源;另外古菌和细菌群落结构表明该位点可能处于富含甲烷的冷泉活动区.

关 键 词:南海北部  微生物多样性  16S  rDNA  深海沉积物
收稿时间:2013/2/28 0:00:00
修稿时间:5/6/2013 12:00:00 AM

Prokaryote divers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Hao Zhang,Houbo Wu,Guanghua Wang,Wenzhou Xiang and Wen Yan.Prokaryote divers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2013,53(9):915-926.
Authors:Hao Zhang  Houbo Wu  Guanghua Wang  Wenzhou Xiang and Wen Yan
Abstract:
Keywords: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icrobial diversity  16S rDNA  sedmient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