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硬叶兜兰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引用本文:李宗艳,李名扬.硬叶兜兰居群表型变异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4):765-771.
作者姓名:李宗艳  李名扬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大学
基金项目:云南省园林植物与观赏观赏园艺重点实验室基金(500714);云南省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学科建设;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实验室基金(BC2010F02)
摘    要:为了揭示硬叶兜兰表型变异的规律,以滇东南核心分布地区7个硬叶兜兰居群113个体的18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研究,通过变异系数、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叶长、叶宽、花梗粗、苞片长和苞片宽5个数量性状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数量性状在居群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在0.088~0.189之间,花梗长、叶长、叶长宽比、附毛长的变异系数较大,而中萼高、花囊高和宽、花梗粗、合萼高、花瓣宽和长相对变异不大;18个性状表型分化系数(Vst)在2.05%~50.62%之间,平均值达到22.02%,暗示有77.98%表型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除雄蕊长和宽表现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相当外,果蒴长、花瓣长和宽、中萼高和宽、合萼高和宽的分化系数分别为36.03%、23.74%、24.55%、28.13%、18.00%、20.56%和18.12%,叶长最小,为2.05%,居群间的变异明显小于居群内。性状关联性研究表明:花瓣、合萼、中萼高、花梗长和叶长宽比高度相关,而叶宽、苞片长、雄蕊性状和中萼高与其余性状关联性不密切,这些性状相对独立,稳定性较高;基于数量指标的欧氏距离聚类表明:7个居群可分为2大类:杨柳井居群和马固居群为近缘支;其余5个居群(斗咀、小坝子、夹寒箐、古林箐和田坝)为一类。

关 键 词:硬叶兜兰  表型变异  变异系数  性状关联性  亲缘关系
收稿时间:7/5/2014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4/8/12 0:00:00

Study on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population
LI ZONG YAN and LI MING YANG.Study on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population[J].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2015,16(4):765-771.
Authors:LI ZONG YAN and LI MING YANG
Institutio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uthwest University
Abstract:
Keywords: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phenotypic variati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character correlations  blood relationship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