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工草地建植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晓燕,李永慧,秦文萍,孙羽,马志雯,刘翔.人工草地建植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4(1):50-56.
作者姓名:李晓燕  李永慧  秦文萍  孙羽  马志雯  刘翔
作者单位:1.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7070);;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ZJ-971Q)资助;
摘    要: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的退化正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如何恢复其土壤有机碳水平是治理该区域退化高寒草甸的关键。本研究以三江源区典型的退化高寒草甸及经其改建而来的人工草地(3年和7年)为对象,运用酸水解法将土壤有机碳库分为活性碳组分I、活性碳组分II和惰性碳组分,定量评估人工草地建植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生物化学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类样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按照惰性碳组分、活性碳组分I和活性碳组分II的顺序依次递减,表明惰性碳组分是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建植人工草地3年后,0~3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活性碳组分I和惰性碳组分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活性碳组分II含量出现显著下降(P<0.05);相比之下,建植人工草地7年后,除土壤活性碳组分II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外,总有机碳和其他碳组分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退化高寒草甸、建植3年和建植7年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惰性指数分别为43.7%~48.4%、42.3%~48.9%和42.3%~53.4%,尽管建植7年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惰性指数要高于其他两类样地,但仅在10~2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

关 键 词:有机碳组分  生物化学稳定性  人工草地  生态恢复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