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蚕豆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研究
引用本文:张自立,陈桂兰.蚕豆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1(2).
作者姓名:张自立  陈桂兰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遗传研究室 天津 (张自立),南开大学遗传研究室 天津(陈桂兰)
摘    要:本试验将蚕豆主根浸在BrdUrd(100μM)+FdUrd(0.1μM)+Urd(5μM)溶液中17小时(黑暗中),然后转入dThd(100μM)+Urd(5μM)溶液中19小时(黑暗中)。秋水仙素前处理。固定后酶解压片,冰冻法分离盖片与载片。水合作用后用RNase处理1小时。再在UV照射下以Hocchst 33258溶液处理1小时。2×SSC 80℃温育1小时。 10%Giemsa染色。此法能获得良好的单体差别染色效果,清楚地显示出蚕豆的SCEs。 SCEa在蚕豆各对染色体上的分布除在副缢痕附近外,其分布频率与染色体长度成正比,出现的位置是随机的。副缢痕附近SCEs频率较高,且见到不均等交换现象。推测副缢痕附近异染色质的DNA重复序列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染色单体不均等交换而逐渐形成。 化学诱变剂EMS对SCE频率有强烈的诱发作用,即使剂量很低(0.01%,25℃,15min)也能显著提高SCE频率。为此可以期望,以植物为材料利用SCE也能作为检测诱变因素的新手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