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1年1月至11月使用瞬时扫描法及焦点动物取样法对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西湖湿地(26°00′~26°01′N,100°02′~100°03′E,平均海拔1 970 m)的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行为进行了观察,将行为定义为取食、寻食、休息、修饰、警戒、位移和其他共7类,扫描时将取食和寻食合并为觅食,分析非繁殖期的日节律和时间分配特点。觅食高峰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低谷在秋季为下午14:30时(占所有行为类型56.56%)、冬季12:30时(55.61%)、春季11:00时(55.80%)。休息高峰秋季出现在12:30时(26.79%),冬季一日内呈上升趋势,春季呈双峰型,低谷在13:30时(14.64%)。从时间分配来看,寻食、取食、修饰等行为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寻食时间从高至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分别占总活动时间的19.87%、9.36%、3.03%;取食时间则相反,依次为秋季(72.54%)、春季(56.78%)及冬季(44.59%);与新西兰Pukepuke Lagoon种群相比,西湖湿地紫水鸡种群在秋季大量取食,在冬季增加寻食和休息时间,以应对高原湿地的温度和食物变化。修饰行为在繁殖期前(春季)最多(15.84%),繁殖期后(秋季)减少(11.10%)。以上结果说明,为适应气候、食物等条件的年周期变化,紫水鸡行为策略在不同时期和地点具有可塑性,这可能是该物种在滇西北地区得以繁衍及扩散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