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关键问题
引用本文:高吉喜,刘晓曼,周大庆,马克平,吴琼,李广宇.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关键问题[J].生物多样性,2021,29(3):290-294.
作者姓名:高吉喜  刘晓曼  周大庆  马克平  吴琼  李广宇
作者单位:1.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北京 100094
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42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4.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 北京 100037;
摘    要:自然保护地建设是国际公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最重要和最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地作为中国自然生态空间最精华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首要地位(唐小平等, 2019)。从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组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约1.18万处,大约覆盖了陆域国土面积的18%,占海域面积的4.6%(高吉喜等,2019),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均位居世界前列,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及自然遗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自然保护地  森林公园  海域面积  国土面积  风景名胜区  国家生态安全  建设生态文明  地质公园
收稿时间:2021-01-04

Some opinions on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
Jixi Gao,Xiaoman Liu,Daqing Zhou,Keping Ma,Qiong Wu,Guangyu Li.Some opinions on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J].Biodiversity Science,2021,29(3):290-294.
Authors:Jixi Gao  Xiaoman Liu  Daqing Zhou  Keping Ma  Qiong Wu  Guangyu Li
Institution:1.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enter for Satellite Application 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100094
2.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210042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4.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Switzerland)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Beijing 100037;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