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间作不同作物对栀子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巧玲,肖忠,任明波,韩凤,胡开治.间作不同作物对栀子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588-3602.
作者姓名:李巧玲  肖忠  任明波  韩凤  胡开治
作者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843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700704);重庆市科研院所绩效激励专项(cstc2018jxjl-jbky80002)
摘    要:【背景】栀子为多年生常绿灌木,经过连续多年种植会导致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病虫害加剧、品质降低等问题。研究发现间作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是生产中常用的有效栽培措施。【目的】通过对不同间作模式下栀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及养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揭示栽培措施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及提升栀子产量的土壤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为了解不同间作模式对栀子根际微生态的影响,本试验选择3年生栀子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栀子单作及栀子/白及、栀子/金钱草、栀子/射干3种间作处理,以栀子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生育期取样。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及真菌rDNAITS1-ITS2区序列,并测定各时期土壤的理化性质,以明确栀子间作不同作物对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随栀子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栀子整个生育过程中,根际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9%和18%,为细菌优势菌门。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相对丰度所占比例依次为51%、22%和19%,为主要真菌类群。在果实膨大期,与单作栀子相比,栀子/射干和栀子/白及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增幅分别为6.55%和3.45%(P0.05),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盛花期,栀子/射干间作不会显著降低根际真菌的多样性,而与金钱草或白及间作则显著降低其多样性;果实膨大期,栀子/射干和栀子/白及间作均可以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增幅分别为29.19%和9.12%。土壤养分方面,不同间作模式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单作栀子根际土壤仅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较高,而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低于3种间作处理。土壤酶方面,单作栀子除酸性蛋白酶外,其余几项土壤酶活性均处偏下水平。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与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真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与根际土壤全钾、脲酶、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蔗糖酶、酸性磷酸酶、酸性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间作可以改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提高土壤综合肥力。

关 键 词:栀子  间作模式  根际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收稿时间:2020/12/16 0:00:00

Effec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with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crops on soil microecology
LI Qiaoling,XIAO Zhong,REN Mingbo,HAN Feng,HU Kaizhi.Effec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with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crops on soil microecology[J].Microbiology,2021,48(10):3588-3602.
Authors:LI Qiaoling  XIAO Zhong  REN Mingbo  HAN Feng  HU Kaizhi
Institution:Chongqing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Bio-Resourc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Joint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Chongqing 40843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intercropping pattern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soil enzymatic activity  soil nutrient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