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Maxent模型的假臭草潜在分布区预测
作者姓名:郭燕青  史梦竹  李建宇  傅建炜  吴梅香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州 350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州 350013;闽台特色作物病虫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州 350013;闽台特色作物病虫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州 350013;闽台特色作物病虫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州 350002;闽台特色作物病虫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202101-4);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7NZ0003-1-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STIT2017-1-12);福建农林大学创新科技项目(KFA17386A)资助
摘    要:为有效开展假臭草的防除工作,运用最大熵值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对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和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进行预测。运用AUC法对预测精度进行评价,达到"优秀"水平。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假臭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面积为785985km2,占总国土面积的8.19%,主要分布在华南及东南区域,其中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省为假臭草的中高适生区。福建省的假臭草分布最为广泛,61.98%的福建区域适合假臭草的生长,其中闽南沿海为假臭草的高适生区,而闽北区域假臭草的种群密度较低。2月最低温可能是限制假臭草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贡献率为61.70%;最干季度降水量、9月最高温对假臭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假臭草的分布预测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防止假臭草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关 键 词:假臭草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生态因子
收稿时间:2018-08-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