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隔离区动物生态的研究概况
作者姓名:Leonid  Frantsevich
摘    要:综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乌克兰Schmalhausen动物研究所(SIZ)对核工厂周围隔离区(exclusion zone, EZ)的野生动物所进行的长达20年的放射生态学调查研究。基于乌克兰以往鸟类迁移的观察资料,评估了137 Cs和90 Sr在隔离区候鸟体内的含量。而且还选择一些动物物种作为环境状况的标准指示生物,目的是为了阐明:137 Cs在隔离区脊椎动物体内的污染情况;整个第聂伯河流域、基辅行政区和隔离区软体动物贝壳内90 Sr的β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相对放射性核累积、迁移和累积因素呈有规律的季节性和长期性变化趋势,这些参数的运用可以大大地减少数据的波动和复杂性。直接辐射毁坏森林后,营养链的崩溃和病死树昆虫害虫的爆发导致了其次级生态变化。99%的隔离区并不直接受辐射的影响,人员撤离、农业和森林管理停止以及大规模排除污染是这些区域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初始变化之后,由于自然资源、捕食者和偷猎者等的限制,隔离区的动物密度和分布达到一个稳定的极限值。 数年前成功地在隔离区引入了一群蒙古野马,该群体保持了稳定增长。重新评估了以前划定的若干自然保护位点目前的保护状况,并提出了建议扩大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等保护措施。

关 键 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放射生态学  生物指示
收稿时间:2006-4-4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