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景观格局及其脆弱性
作者姓名:徐燕  孙小银  张大智  单瑞峰  刘飞
作者单位: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山东日照 276826
基金项目:本文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YJCZH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389)、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BS2013NY009)和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J13LF02)资助
摘    要:流域景观格局及脆弱性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保障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本研究以流域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四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利用景观适应度(LAI)和景观敏感度指数(LSI)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LVI),并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 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耕地面积比例下降4.6%,建设用地增加39.7%,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呈波动变化,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增加.耕地一直是南四湖流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和水域破碎度增加,其他地类破碎度降低.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有所缓和,景观类型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连接性,景观格局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下降并朝着均匀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各时期流域景观脆弱度大体上表现出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的趋势,其空间分布与流域地形,以及景观类型的分布、土地利用变化有关.研究期间,流域LVI整体下降,东部景观脆弱度严重地区的景观格局开始趋于分散,逐渐被低一级脆弱区所取代,西北部地区脆弱度的回升最明显,南部及西南部一直是低脆弱区.

关 键 词: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脆弱度  南四湖流域
收稿时间:2017-07-05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