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施磷量与施磷深度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磷素利用率及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作者姓名:赵伟  宋春  周攀  王嘉雨  徐锋  叶芳  王小春  杨文钰
作者单位:1.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1130;2.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基金项目:本文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6YFD03001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169,31771726)和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17SZ0028)资助
摘    要:为充分发挥间套作种植体系磷素高效利用优势、降低土壤磷素流失,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3种施磷(P_2O_5)水平(CP:168 kg·hm-2;RP_1:135 kg·hm-2;RP_2:101 kg·hm-2)与3个施磷深度(D_1:集中施在距离地面5 cm处;D_2:集中施在距离地面15 cm处;D_3:于距离地面5、15 cm处各施一半)处理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植株吸磷量、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磷吸附-解吸特征,以期为优化西南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磷处理(P_0)相比,各施磷处理显著增加了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植株吸磷量、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相同施肥深度下,处理RP_1与CP相比,作物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植株地上部吸磷量,因此RP_1处理的磷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CP处理.相同施磷量下,不同施磷深度间比较,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植株吸磷量、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以D_2处理最高.依据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可知,当施磷深度为D_2、施磷量为RP_1时,土壤对磷的固持能力最强,在降低磷素流失上表现出较强优势.因此,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和加大磷肥施用深度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有利于提高磷素利用率,减少土壤磷流失.

关 键 词:施磷量  施磷深度  玉米-大豆套作  磷素利用率  吸附-解吸
收稿时间:2017-08-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