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捕食和食物交互作用条件下根田鼠季节性波动种群攻击水平及其行为多态性分析
作者姓名:聂海燕  刘季科  苏建平  边疆晖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410004
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
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
摘    要:在捕食和附加食物交互作用条件下,以恐吓、进攻、追逐、争斗及回避5类行为为变量,以恐吓、进攻、追逐计数之和的平均值作为攻击水平,测定根田鼠种群不同波动时期成体的攻击水平.发现根田鼠的攻击性与种群波动时期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种群3个波动时期,4种处理种群两性攻击型个体比例差异显著.除预防捕食者无附加食物(-P,-F)种群的雌体外,其它处理种群增长期和高峰期雌性和雄性攻击型个体的比例高于其衰减期.其中,预防捕食者附加食物(-P,+F)种群、-P,-F种群及未预防捕食者附加食物(+P,+F)种群,雄性攻击型个体的比例均为增长期>高峰期>衰减期;在未预防捕食者无附加食物(+P,-F)种群,雄性攻击型个体比例为高峰期>增长期>衰减期.各处理种群雌性攻击型个体比例的格局与雄体的不同.其中,-P,+F种群及+P,+F种群为增长期>高峰期>衰减期,+P,-F种群为高峰期>增长期>衰减期,而-P,-F种群攻击型个体比例为高峰期>衰减期>增长期.虽不同处理种群雌体及雄体的5类行为变量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不一致,而具有明显攻击性的恐吓、进攻及争斗3类行为则分别与种群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结果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预测的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特定假设:种群外部因子捕食和食物交互效应介导的攻击行为选择,是引起田鼠类种群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内部因子.

关 键 词:攻击行为  行为多态性  捕食  食物  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7-2139-09
收稿时间:2004-09-26
修稿时间:2004-09-262006-04-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