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蓝树莓叶总黄酮对大鼠非酒精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
引用本文:张青峰,赵远锋,邵敏,王燕,姬可平,张伟,高书颖.蓝树莓叶总黄酮对大鼠非酒精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J].四川动物,2014(6).
作者姓名:张青峰  赵远锋  邵敏  王燕  姬可平  张伟  高书颖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澳门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0]2162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212);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JC201105201028A)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蓝树莓叶总黄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分成5组:正常组(N)喂以普通饲料;高脂饮食模型组(M)喂以改良的高胆固醇饲料,诱发形成脂肪肝模型;蓝树莓叶总黄酮低、中、高浓度实验组(HLF1、HLF2、HLF3)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灌胃20 mg·kg-1、40 mg·kg-1、80 mg·kg-1体重蓝树莓叶总黄酮溶液各3 m L。实验180 d后取动物血清、肝脏,检测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的含量,制备大鼠肝脏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蓝树莓叶总黄酮实验组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其血清的TC、TG、LDL-C、AST、ALT等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而HDL-C含量则明显上升(P0.01),且与蓝树莓叶总黄酮的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石蜡切片也显示蓝树莓叶总黄酮实验组动物肝脏中的脂质积累和脂肪肝病理学变化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蓝树莓叶总黄酮可以降低大鼠脂肪变性程度,对高脂饮食引起的脂肪肝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关 键 词:蓝树莓叶  总黄酮  大鼠  非酒精性脂肪肝  防治作用

The Protec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s of Blue Raspberry Leaves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Rat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