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滩涂不同生境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 |
引用本文: | 葛宝明,鲍毅新,郑祥. 围垦滩涂不同生境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J]. 动物学研究, 2005, 26(1): 47-54 |
| |
作者姓名: |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
| |
作者单位: |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 |
| |
摘 要: | 通过2004年1月对杭州湾南岸慈溪围垦后滩涂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取样调查,研究了围垦滩涂湿地中的芦苇干地(PCDS)、芦苇潮地(PCMS)、芦苇水地(PCIS)、互花米草干地(SADS)、互花米草潮地(SAMS)、互花米草水地(SAIS)、混合植被干地(ADS)、养殖水塘(UP)、荒废水塘(DP)9类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围垦后滩涂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取样共获得13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2门3纲7目,其中大部分为软体动物腹足类和节肢动物甲壳类,底表生活型和底内生活型占优势.9类生境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SAMS>PCMS>SADS>PCDS=SAIS>PCIS>ADS>DP>UP,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SAMS>PCMS>SADS>PCDS>ADS>SAIS>PCIS>DP>UP,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为PCMS>SAMS>SADS>PCDS>ADS>SAIS>PCIS>DP>UP.群落系统聚类显示9类生境可聚为4大类,分别是潮地类、干地类、水地类和水塘类.潮地、干地、水地和水塘中的物种数分别为10、6、10、5种,动物密度分别为45、40、87、240ind./m2,生物量分别为23.67、15.11、14.81、8.23 g/m2;H'、J、D的值均沿潮地→干地→水地→水塘方向递减.二维非度量多维标度群落排序的结果支持聚类排序的结果,并且由二维排序图推测影响群落排序的主要因素是水文条件和群落的复杂程度;分析亦表明,滩涂围垦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受水文条件的影响,此外底质、植被演替、人工干扰和物种间关系对其也有影响.
|
关 键 词: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围垦滩涂 |
文章编号: | 0254-5853(2005)01-0047-08 |
Structure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Habitats at the Diked Tidal Flat in Winter |
| |
Affiliation: | Institute of Ecology,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Macrobenthic community Biodiversity Diked tidal flat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