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
引用本文:涂志华,尉永键,范志平,秦依婷,王善祥,韩青,邹艺华,杨兆明.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J].生态学杂志,2018(7).
作者姓名:涂志华  尉永键  范志平  秦依婷  王善祥  韩青  邹艺华  杨兆明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摘    要:为探讨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生长季动态规律,于2016年4—9月,对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MBC)、氮(MBN)进行监测,并分析MBC、MBN生长季变化与土壤养分及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阔叶次生林土壤MBC、MBN显著大于针叶人工林(P0.05),且随土层增大而减小;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MBC、MBN生长季动态变化规律明显,均表现春季开始逐渐升高,夏季植物旺盛期达到最大值,秋季逐渐降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MBC/MBN在1~5,其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MBC、MBN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子;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林对土壤MBC、MBN均具有显著影响,天然阔叶次生林对土壤MBC、MBN的作用更大,有利于养分的累积。因此,建议在该流域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中应加强天然林保护和促进人工林转变为天然次生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