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吸虫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及系统发生分析
引用本文:许姝歆,聂宗恒,白俊,王一帆,朱春潮,卓玛央金,王洪举,刘彩,马兵成,石林波,张小燕,洪芬芳,闵卫平,汪雁,邹节新,周宪民.吸虫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及系统发生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2):516-529.
作者姓名:许姝歆  聂宗恒  白俊  王一帆  朱春潮  卓玛央金  王洪举  刘彩  马兵成  石林波  张小燕  洪芬芳  闵卫平  汪雁  邹节新  周宪民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南昌,330006;江西省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淡水十足目甲壳动物与并殖吸虫研究室,南昌,330006;西藏林芝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芝,860000;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淡水十足目甲壳动物与并殖吸虫研究室,南昌,330006;江西省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7;江西省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淡水十足目甲壳动物与并殖吸虫研究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寄生虫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南昌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吸虫纲下单殖亚纲的13个物种和复殖亚纲的37个物种,共50个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旨在揭示吸虫类线粒体基因组的主要基本特征,探究吸虫纲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吸虫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吸虫类的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两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变异程度很大,其变异比例在48.8%到92.0%之间。根据线粒体基因组的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两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差异位点分析,建议采用ND5、CYTB和ND4基因作为16S、12S和COⅠ基因的辅助分子标记。吸虫类各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出现了大量的基因重排现象,除鸮形目裂体科和多后盘目外,其余物种均遵循类似的基因排列顺序。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结果强烈支持将单殖亚纲提升到单殖纲,并支持将目前分类地位未定的腹盘科野牛平腹吸虫归入斜睾目同盘总科。本研究将为吸虫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分子进化和分子诊断等方面提供诸多信息,并在今后的实践应用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 键 词:吸虫  线粒体基因组  特征  系统发育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