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变化
引用本文:刘凤,曾永年.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变化[J].生态学报,2021,41(14):5792-5803.
作者姓名:刘凤  曾永年
作者单位:1. 中南大学空间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长沙 410083;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长沙 41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326,40771198);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0zzts692)
摘    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能够综合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响应,是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青海高原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及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壤呼吸模型和改进的CASA模型,结合MODIS、气象数据估算了青海高原2000-2015年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了植被NEP、碳汇的年际时空分布、年际动态变化、多年累积空间分布与植被NEP变异系数,定量分析了降水量、气温对植被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年NEP空间分布特点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增加趋势,年NEP多年平均值为128.40 gC m-2a-1;2)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植被NEP与碳汇量空间分异显著,碳汇区约占植被分布区面积的73.11%,其中,祁连山生态区和三江源生态区为主要的碳汇区;3)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汇功能逐步增强,年固碳量为-3.2-64.42 TgC,年际变化呈平稳上升;4)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协同影响,青海高原年NEP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平均趋势系数为1.52,NEP增加的区域占植被总面积的25.72%;5)青海高原植被NEP变异系数空间分布以较低、中等波动为主,稳定性颇高;6)降水量对植被NEP以促进作用为主,气温以抑制作用为主,气温对青海高原植被NEP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关 键 词: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碳汇  生态区  时空变化  气象因素影响  青海高原
收稿时间:2019/9/30 0:00:00
修稿时间:2021/3/1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