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引用本文:董鑫,陈效锐,李艳忠,古晓东,杨存建.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及其归因分析[J].生态学杂志,2023(4):946-955.
作者姓名:董鑫  陈效锐  李艳忠  古晓东  杨存建
作者单位:1. 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2.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5.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
基金项目: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DSYS202108);
摘    要: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决定了大熊猫种群繁衍和延续,定量评估其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家大熊猫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本文以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了公园建立前(2015年)后(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自然及社会驱动因子对公园生态环境状况的贡献。结果发现:(1)公园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和“良”的等级比例较高(~70%),且多分布于核心保护区,表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2)与2015年相比,2021年“优”、“差”等级的RSEI比例均有所降低,主要转移为“良”、“中”等级。区域生态状况整体变化不大,但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海拔较高的西北区域及人类干扰较多的一般控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波动较大。(3)自然因素是导致本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为人为因素。各自然因子的贡献大小排序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0.87)>...

关 键 词:大熊猫国家公园  遥感生态指数  功能分区  邛崃山-大相岭片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