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研究
引用本文:马超,陈英,张金龙,谢保鹏,张强.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研究[J].生态科学,2023,42(1):206-214.
作者姓名:马超  陈英  张金龙  谢保鹏  张强
作者单位: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兰州 730070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 兰州 7300004.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室,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63001);
摘    要: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和最小阻力模型,以张掖市为例,开展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全市划分为适宜生态用地和适宜生产建设用地两部分,共识别生态源地5583km2,提取生态廊道1794km、生态廊道潜在辐射通道485 km,基本形成南部祁连山脉、中部黑河—七家岭台、北部合黎山—龙首山三纵框架的廊道格局,得到生态核心节点22个、生态潜力节点15个。通过分析可得:张掖市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需要重点向肃南县以外的其它四县一区倾斜;优先加强焉支山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改良,促使已形成的三纵格局廊道聚拢;重点维护核心节点,积极发展潜力节点,加强相邻省市合作,整体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优化。从生态安全“点—线—面”角度进一步优化了以生态廊道为基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从应用角度细化了生态节点的重要作用,对当地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 键 词:生境质量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廊道  生态节点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