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体型大小的鲢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
引用本文:靳晓彤,唐雅丽,郭佳,林秋奇.不同体型大小的鲢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3,42(3):98.
作者姓名:靳晓彤  唐雅丽  郭佳  林秋奇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
摘    要: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水体富营养程度的重要表征。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不同大小的鲢会因鳃耙间距的不同对浮游植物进行选择性滤食。为研究不同体型大小的鲢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 于2016年秋季在广东省流溪河水库进行了模拟富营养化条件的室外围隔 (体积约为85 m3) 实验, 设置了三个实验组: 无鱼对照组、大白鲢组 (625.00 ± 25.00) g·ind–1和小白鲢组 (10.10 ± 0.50) g·ind–1, 每组3个重复, 以7 g·m–3 的密度放养鲢2周后, 分别采集浮游植物样品。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结束时有鱼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中小白鲢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大白鲢组, 且主要差距为20 μm以下的浮游植物。同时, 小白鲢组、大白鲢组和对照组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冗余分析 (RDA) 显示微囊藻和隐藻是造成大白鲢组与小白鲢组群落差异的关键藻属。研究发现小白鲢对浮游植物, 尤其是微型浮游植物 (<20 μm) 的控制效果比大白鲢更好。此结果对水体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