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西北贫困山区不同地貌形态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引用本文:廖艳梅,尹林江,兰安军,翟香,施厚军,张玉彪,钟九生.黔西北贫困山区不同地貌形态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生态科学,2023,42(2):111.
作者姓名:廖艳梅  尹林江  兰安军  翟香  施厚军  张玉彪  钟九生
作者单位:1. 贵州省自然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 贵阳 5500012.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贵阳 5500013.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阳 5500254.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
摘    要:为揭示贫困山区不同地貌形态下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以毕节市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喀斯特区与非喀斯特区,以2009年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和DEM为数据源,运用地形位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地形梯度下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 (1)喀斯特区与非喀斯特区土地利用类型均在地形梯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层级性。旱地、水田、园地、建设用地、道路、水域对低地形有一定的选择性,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则对高地形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中非喀斯特区土地利用类型在低地形区域分布更广。(2)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土地利用多样性的地形梯度效应明显,2009年其随地形梯度增加变化幅度较大,2018年则表现为地形梯度越低,多样性越高。与非喀斯特区相比,喀斯特区的多样性在区间1、2、5高于非喀斯特区,区间3—4内则相反。(3)喀斯特区与非喀斯特区土地利用程度的地形梯度效应显著,均表现为地形梯度越高,土地利用程度越低。其存在的空间差异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