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千岛湖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结构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如枫,兰佳,王裕成,满小明,吴松涛,吴志旭,李慧赟,罗潋葱,李加龙,龚发露,殷鑫星,孙婷.千岛湖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结构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4(1):160-169.
作者姓名:张如枫  兰佳  王裕成  满小明  吴松涛  吴志旭  李慧赟  罗潋葱  李加龙  龚发露  殷鑫星  孙婷
作者单位:1.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2.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 浦江县气象局;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6.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41671205);
摘    要:基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千岛湖大坝前水质高频监测数据与湖心区气象数据,使用Lake Analyzer(LA软件计算了水体稳定度指标(“施密特稳定度”和“浮力频率”)和热分层指标(“温跃层深度”和“温跃层厚度”),并与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氧跃层深度”和“氧跃层强度”)结合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存在时间长且稳定的热力分层和溶解氧分层,分层期为每年4—12月,根据结构变化可分为形成期(4—6月)、稳定期(7—9月)和减弱期(10—12月)三个阶段。水体稳定度指标、热分层指标和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混合状态是影响溶解氧垂向分布的重要因素,湖体存在热分层则是氧跃层出现的根本原因,水体稳定度升高与热分层结构形成均阻碍溶解氧的垂向交换,促进氧跃层的形成。基于回归分析,发现温跃层深度与氧跃层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精度高(R2=0.81, N=25),说明在千岛湖可通过温跃层深度推断氧跃层态势。研究结果同时证明LA在千岛湖的可适用性,以及在其它湖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指标定量化计算的工具。

关 键 词:水体稳定度  热分层  溶解氧  氧跃层  Lake  Analyzer  千岛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