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比对有机磷环境中微藻砷代谢的生态风险效应 |
| |
作者姓名: | 赵曜 柳彩霞 杨轶丹 罗专溪 王振红 |
| |
作者单位: | 闽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污染监测与控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 漳州 363000;莆田市环境监测站, 福建 莆田 351100;华侨大学化工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738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01804);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22N5002) |
| |
摘 要: | 【目的】探究了以单酯磷D-葡萄糖-6-磷酸二钠(D-glucose-6-disodium phosphate,GP)为唯一磷源时含砷(As5+)水体中不同氮磷质量比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砷代谢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释出的影响。【方法】将氮磷饥饿状态的藻细胞于含砷水体中不同氮磷比条件下进行实验,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OD680)、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实际光合产率(Yiel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砷的存在形态以及微囊藻毒素含量,分析该藻在砷胁迫下的生理响应以及砷代谢机制。【结果】氮磷饥饿状态藻细胞对较高GP水平(0.1 mg/L)下的低氮磷比有更好的适应性,较低GP水平(0.02 mg/L)下的高氮磷比能显著促进培养初期藻细胞的OD680、Chla和Yield;SOD在培养初期与末期受氮磷比影响显著。GP环境下铜绿微囊藻经8 d培养后氮磷比为10:0.1介质中的砷表现为以亚砷酸盐(As^(3+))为主,占水体总砷(total arsenic,TAs)含量的78.8%,其余氮磷比环境中仍以As^(5+)为主,藻体砷形态则均以As^(5+)为主,氮磷比为1:0.1时有机砷占藻体TAs比例最高。藻细胞砷代谢受GP水平影响显著,较高GP环境(0.1 mg/L)下砷的代谢总量也更高,氮磷比为10:0.1时砷代谢以As^(5+)的还原和As^(3+)释出为主,低GP环境下(0.02 mg/L)砷代谢的甲基化水平提高。介质中MCs的含量与GP水平有关,较高GP的低氮磷比水体中MCs含量最低。【结论】研究结果对全面了解有机磷源含砷水体中藻华暴发及砷生态风险的科学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有机磷 氮磷比 铜绿微囊藻 砷形态 藻毒素 |
收稿时间: | 2022-07-24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