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室内模拟试验铜锈环棱螺及其体表周丛生物对水中氮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雪飞,孙庆业.室内模拟试验铜锈环棱螺及其体表周丛生物对水中氮形态及含量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1,40(5):33.
作者姓名:王雪飞  孙庆业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601
摘    要:铜锈环棱螺及附着于其体表的周丛生物在水体氮循环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试验以铜锈环棱螺及其体表周丛生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铜锈环棱螺及周丛生物对水中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试验分无螺对照组CK、处理1(具有周丛生物的螺壳)、处理2(去除周丛生物的活体螺)和处理3(具有周丛生物的活体螺)。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时, 处理2和处理3水中总氮(TN)含量分别为CK的25倍和44倍, 活体螺显著增加了水中总氮含量(P<0.05)。与处理2相比, 具有周丛生物的处理1和处理3氨氮(NH3-N)和亚硝氮(NO2–-N)转化效率更快; 与CK相比, 处理组水中硝氮(NO3–-N)占比显著增加(P<0.05), 且具有周丛生物的处理1和处理3比无周丛生物的处理2更早到达硝氮占比峰值; 螺体表面周丛生物中较高的氨氧化和亚硝氮氧化功能基因(AOB-amoA、AOA- amoA和nxrA)丰度促进了水中NH3-N和NO2–-N向NO3–-N的转化。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