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面包酵母酶促磷酸化合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引用本文:胡兆庆,王建业,严美玲.面包酵母酶促磷酸化合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J].微生物学报,1978,18(3).
作者姓名:胡兆庆  王建业  严美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 上海
摘    要:在有表面活性剂和乙醛的反应系统中,面包酵母和白地霉可利用AMP1、腺苷或腺嘌呤为底物,通过酶促磷酸化作用合成ATP。缺少表面活性剂和乙醛或其中之一都不能有效地合成和积累ATP。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增加细胞壁透性的效果显著。菌体内合成ATP,的酶系可逸出体外,酶促反应在体外进行。葡萄糖除作为能源外,对己糖激酶的释放有促进作用。酶促合成ATP的途径是AMP被直接磷酸化生成ADP后,再由葡萄糖酵解途径磷酸化合成ATP。在反应过程中未见到有积聚腺苷的阶段。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乙醛可促进ADP形成ATP,乙醛起受氢体的作用。在进行酶促合成ATP 的反应时,好气菌受细胞壁透性和受氢体的限制,厌气菌则不受此二者的限制。细胞壁是阻挡菌体内酶系的逸出,而不是限制底物进人细胞内。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