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因芯片分析杀雄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基因差异表达
引用本文:董剑,刘迎团,刘宏伟,王小利,宋亚珍,王强,牛娜,马守才,张改生,王军卫,徐虹.基因芯片分析杀雄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基因差异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29(10):948-955.
作者姓名:董剑  刘迎团  刘宏伟  王小利  宋亚珍  王强  牛娜  马守才  张改生  王军卫  徐虹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30971844, No.3097176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No.QN2011003)和2012年唐仲英作物育种基金
摘    要: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更好地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SQ-1诱导的西农558生理型雄性不育的花药为试验材料,以未经SQ-1处理的西农558的花药为对照,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者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基因运用半定量PCR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55 052个转录本中, 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转录本有2 052条, 其中1 294个基因表达上调,758个基因表达下调.功能分类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毒性物质响应、逆境响应、多糖代谢及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过程.为验证芯片数据的可信性, 利用cDNA半定量 PCR 法对11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Ta.116, Ta.5629, TaAffx.122333, Ta.30726, Ta.13682, Ta.4057, Ta.4101, Ta.4139, Ta.11957, Ta.25934, Ta.27552) 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无论是上调表达的还是下调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模式都与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的一致.这些基因可作为育性相关候选基因开展下一步研究.

关 键 词:小麦  化学杂交剂  生理型雄性不育  基因芯片  半定量  PCR  
收稿时间:2013-03-1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