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农民参与意识与响应——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为例
作者姓名:付同刚  陈洪松  张伟  聂云鹏  王克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环江 54710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环江 5471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环江 5471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环江 5471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环江 547100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2015CB452703);中国科学院STS计划项目(KFJ-EW-STS-092);201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项目对本研究的资助
摘    要:基层农民在石漠化治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对其态度及参与意愿的了解相对较少。基于参与性调查方法,按不同石漠化程度,对广西河池地区环江县、都安县、大化县33个屯154户居民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参与意识与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了解石漠化的农民所占比例较小,且随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反而减少。影响农民石漠化治理参与意识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和年龄,但生态示范区内农民参与意识要远好于非示范区。生态农业模式能被多数农民所接受,但因存在成本、农产品销路、技术等问题而实施难度大。政府支持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但实施过程复杂;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通常具有收益高及操作简单等特点,但规模往往较小,且受市场影响较大。因此,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重度石漠化地区农民的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示范区的作用,增加示范区的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在支持已有发展模式的同时,应重点支持种桑养蚕、手工品加工等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并开拓农产品市场。总之,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农民群众积极配合,形成政府-科研单位-基层农民共同参与的石漠化治理模式。

关 键 词:喀斯特  参与性调查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影响因素
收稿时间:2015-06-06
修稿时间:2016-10-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