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进展
引用本文:刘来成,卢贤瑜,范雄林.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06,1(3):170-173.
作者姓名:刘来成  卢贤瑜  范雄林
作者单位:400016,重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免疫学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摘    要:结核病的细菌学检查目前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痰涂片阳性率较低,镜检需要经验,难以区分环境分枝杆菌造成的假阳性;痰培养需时太长,因此细菌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及其特异性DNA片段,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生物探针和基因芯片等,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高而未能广泛推广.血清学诊断技术有其固有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快速、便于推广、无需特殊精密仪器,已有多种纯化的特异性抗原可采用,可以发展成自动化检测,尤其是对痰培养阴性和肺外结核病有较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靶抗原的选择和检测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综述了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现状和进展.

关 键 词:结核病  血清学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菌学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设备  实验室诊断
收稿时间:2006-02-17
修稿时间:2006-02-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与感染》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与感染》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