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真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idis是蛙类种群衰退的近因吗?
引用本文:Shelley BURGIN,C. B. SCHELL,Candida,BRIGGS.真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idis是蛙类种群衰退的近因吗?[J].动物学报,2005,51(2):344-348.
作者姓名:Shelley BURGIN  C. B. SCHELL  Candida  BRIGGS
作者单位:Centre for Landscape and Ecosystems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Locked Bag 1797,South Penrith Distribution Centre,Penrith,NSW 1797,Australia,Centre for Landscape and Ecosystems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Locked Bag 1797,South Penrith Distribution Centre,Penrith,NSW 1797,Australia,Centre for Landscape and Ecosystems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Locked Bag 1797,South Penrith Distribution Centre,Penrith,NSW 1797,Australia
摘    要:蛙类衰退是过去二十年来全球许多地区倍受关注的问题, 澳大利亚似乎是衰退的热点地区。当前研究所形成的主流假设是, 真菌Bat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引发的壶菌病导致蛙类种群衰退。我们在毗邻农业和城市发展区的天然未开垦林地内, 用陷阱捕捉三个与大面积临时湿地相连生境中的蛙类。作为这项庞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观察了壶菌流行病, 确认了这类真菌的感染率。在各年份中, 该地蛙类中仅斑点草蛙(Limnodynastes tasmaniensis) 有些个体因此类病症死亡, 尽管该种的若干近缘种亦是该地蛙类的一部分; 病疫流行的证据仅见于其中一个年份。在所有具有典型壶菌病症状死亡的动物中, 仅22%的动物表皮受真菌感染。虽然种群中存在壶菌病, 我们认为这不是影响种群内个体死亡率的近因。根据这一观察, 我们质疑B. dendro batidis 是蛙类死亡主要原因假设的正确性。

关 键 词:蛙类衰退  壶菌  汀蟾属  壶菌病  澳大利亚两栖动物  蛙病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