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疣粒野生稻的居群遗传结构及其在原位保护中的意义
引用本文:高立志,葛颂,洪德元,张炯伟,罗庆延,陶国达,许再富.云南疣粒野生稻的居群遗传结构及其在原位保护中的意义[J].中国科学C辑,1999,29(3):297.
作者姓名:高立志  葛颂  洪德元  张炯伟  罗庆延  陶国达  许再富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
3. 思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思茅,665000
4.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1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 
摘    要:用 1 2种酶系统 1 7个等位酶位点对采自云南思茅地区疣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Zoll.etMerr.exSteud .)Baill.7个居群的 1 6 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对于以前报道过的具有相同生活史特性和繁育系统的种子植物和稻属中的其他种类 ,疣粒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 (A =1 .1 ,P =8.0 % ,Ho=0 .0 0 4和He=0 .0 1 5 ) ,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 .FST高达 0 .6 4 9,表明在遗传变异总量中的6 4 .9%存在于居群间 .对这样在较小的地理区域内居群间就呈现出剧烈遗传分化的物种来说 ,大多居群均有保护的价值 .因此 ,进行原位保护时原则上应建立较大的自然保护区 ,涉及较多数目的居群 .同时 ,提出了在云南进行原位保护时应优先考虑的地点 .

关 键 词:疣粒野生稻  等位酶分析  云南  居群遗传结构  原位保护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C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C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