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用AFLP技术分析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姓名:段惠  强胜  苏秀红  吴海荣  朱云枝  刘琳莉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江苏南京210095 (段惠,强胜,苏秀红,吴海荣,朱云枝),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江苏南京210095(刘琳莉)
基金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专项资助项目(2002CB111402-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619)~~
摘    要:利用AFLP技术,选择EcoRI/MesI这一酶切组合,应用6对E 3/M 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了24个地区的紫茎泽兰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共扩增出509个遗传位点,其中392个多态位点,多态率为77.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并通过Jaccard的方法将电泳带矩阵转化为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24个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丰富程度与入侵定植时间有关,最早受紫茎泽兰入侵的云南省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变异最大,大致分为9个类群,紫茎泽兰的遗传基因可能对该省多样的气候条件或生境产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变化;新入侵地区的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并与云南省临近地区具有明显的种源地的地源性亲缘关系。子实的风媒传播是紫茎泽兰入侵的主要途径,样点间均具有明显的地源性亲缘关系;水媒也可能是该草传播的途径之一。紫茎泽兰可能首先从缅甸、越南、老挝经风媒入侵我国云南南部,逐渐扩散入侵中北部,又从云南北部和东部传入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省。

关 键 词:紫茎泽兰  AFLP  遗传多样性  多态性
文章编号:1000-0933(2005)08-2109-06
收稿时间:2004-05-15
修稿时间:2004-05-152005-03-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