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scG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引用本文:薛娇,廉乐乐,李婉君,任建鸾,汤芳,薛峰,戴建君.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scG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6):2101-2110.
作者姓名:薛娇  廉乐乐  李婉君  任建鸾  汤芳  薛峰  戴建君
作者单位:1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5;1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5;2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893)
摘    要:【背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System,T3SS)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G基因编码的Vsc G蛋白是Ⅲ型分泌系统的伴侣蛋白。vscG基因在副溶血弧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尚未确定。【目的】构建副溶血弧菌vscG基因的缺失株和回补株,研究vscG基因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vscG基因的缺失株ΔvscG和回补株CΔvscG,分析比较POR-1、ΔvscG和CΔvscG在生长性能、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性、溶血活性、细胞黏附和细胞毒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G和回补株CΔvscG的生长特性和溶血活性无明显差异,缺失株ΔvscG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运动性较POR-1菌株和回补株CΔvscG增强。细胞感染试验显示,vscG基因的缺失明显降低了副溶血弧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毒性作用。【结论】vscG基因影响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运动性,在该菌黏附细胞和发挥细胞毒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副溶血弧菌T3SS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关 键 词: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scG基因,生物学特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