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放射虫研究进展与问题
引用本文:李鑫,罗辉,杨群,吴浩若,王玉净,Matsuoka Atsushi.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放射虫研究进展与问题[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0, 0(2): 159-174
作者姓名:李鑫  罗辉  杨群  吴浩若  王玉净  Matsuoka Atsushi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3.Niigat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eology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2013FY11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772020)资助~~;
摘    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最年轻的一条缝合带,位于青藏高原南端,记录了随着印度大陆向北漂移并最终与欧亚大陆碰撞而消亡的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藏南地区的硅质地层呈东西向断断续续延伸达数千公里,分布于缝合带蛇绿岩南北两侧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区。在这些硅质岩地层中发现的放射虫时代从中三叠世安尼期至晚古新世坦尼特期,揭示了特提斯海盆从中三叠世开始,至早白垩世发展为成熟大洋,然后在晚古新世之后闭合的演化过程。不过,目前还欠缺阿普特阶之后到古新世早期的含放射虫深海沉积的确切证据。已报道的晚白垩世的放射虫时代以及萨嘎附近含古新世放射虫地层的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很大争议。缝合带南北两侧已报道的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均来自于混杂岩中的硅质岩岩块。硅质泥岩和碎屑岩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由远洋环境逐渐到达俯冲边界的重要阶段。目前硅质泥岩基质和碎屑岩中放射虫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放射虫动物群的全球对比,尤其是东西特提斯洋放射虫动物群的对比,在藏南地区展开系统的高精度的放射虫生物地层研究对完善放射虫化石分带、阐明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分析特提斯洋俯冲过程和限定印度-欧亚大陆...

关 键 词:放射虫  硅质岩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特提斯喜马拉雅

PROGRESS AND PROBLEMS IN THE RADIOLARIAN RESEARCH ALONG THE YARLUNG-TSANGPO SUTURE ZON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