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西藏的菲氏麂(Muntiacus feae)
引用本文:张词祖,盛和林,陆厚基.我国西藏的菲氏麂(Muntiacus feae)[J].兽类学报,1984,4(2):88.
作者姓名:张词祖  盛和林  陆厚基
作者单位:1. 上海动物园;2.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摘    要:菲氏麂数量稀少,至今对它仍很少了解。Leonardo Fea于1887年3月27日在缅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n)山区采集到1头雄性菲氏麂后,Thomas和Doria于1889年首次作了极其简单的报道;1892年Thomas根据这件标本又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直至1977年,Grubb才对一直保存在意大利热亚那自然博物馆的头骨进行了详细报道。1914年,Gairdner在丹那沙地区又获得1张菲氏麂皮,那是被豹咬死后又被当地居民吃剩的残皮,这是第二次记录。第三次记录是Sokolov(1957)报道他于1956年7月15日,在我国云南省南部的金平县和屏边县附近得到的1张不完整的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兽类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兽类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