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降水减少对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刘玉佳 朱良军 苏金娟 王晓春 |
| |
作者单位: |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7B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810);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共同资助(IRT1054) |
| |
摘 要: | 以2004年在小兴安岭帽儿山地区栽植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经过100%减雨、50%减雨、冬季除雪和对照4种处理,在控雨的前期(6月)和后期(8月)用微生长锥取样利用石蜡切片方法测量扩大细胞的径向长度和数量。在10月末用生长锥取样,打磨后测量成熟管胞的径向长度和数量,进而分析降水减少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帽儿山地区,生长季温度与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显著正相关,降水在生长季后期为负相关。大树芯成熟管胞测定表明,3块样地综合而言,除雪组成熟管胞数量最多,其次是对照组,50%减雨组和100%减雨组成熟管胞数量最少;管胞径向长度在各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在3块样地中,成熟管胞数量和径向长度在相同处理间测定结果有差别,样地1的100%减雨组、50%减雨组、除雪组和对照组中成熟管胞数量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径向管胞长度差异不明显;样地2的除雪组中成熟管胞径向长度显著小于其他3个实验组,而50%减雨组、100%减雨组和对照组的成熟管胞径向长度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样地3中4个实验组的成熟管胞数量均差异不显著,成熟管胞径向长度100%减雨组略小于其他3个实验组,这与样地3遮阴较大、土壤湿度较高有关。石蜡切片的形成层扩大细胞分析表明:在减雨处理的初期(6月份),样地3在扩大细胞的数量上,随着不同处理间土壤湿度的减小而减少。在减雨处理的后期(8月份),样地1扩大细胞的数量随着不同处理间土壤湿度的减小而减少。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减少会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且不同时期降水减少的影响也有差异。
|
关 键 词: | 兴安落叶松 年轮 降水减少 形成层 切片 |
收稿时间: | 2014-06-29 |
修稿时间: | 2015-05-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