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毛木耳rDNA序列结构及IGS鉴别菌种初探
引用本文:李冰玉,邓优锦,黄蓉梅,赵琛,文志华,徐伟南,谢宝贵.毛木耳rDNA序列结构及IGS鉴别菌种初探[J].菌物学报,2019,38(12):2214-2220.
作者姓名:李冰玉  邓优锦  黄蓉梅  赵琛  文志华  徐伟南  谢宝贵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CARS20)
摘    要:rDNA序列中的ITS作为DNA barcode广泛应用于真菌的系统发育与物种辅助鉴定,IGS被认为可以用于种内水平不同菌株的鉴别。有关食用菌rDNA序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单核菌株B02进行三代测序与组装,然后用二代测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一个组装效果较好的基因组序列。比对Fibroporia vaillantiir的rDNA序列获得毛木耳rDNA重复单元的完整序列,每个重复单元包含ETS、18S rDNA、ITS1、5.8S rDNA、ITS2、28S rDNA、IGS1、5S rDNA和IGS2,长度分别为398bp、1 790bp、156bp、156bp、206bp、3 432bp、2 247bp、121bp和2 135bp,总长度10 641bp,毛木耳rDNA有310个串联重复单元,转录组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支持这一结果。与其他已报道的食用菌不同,毛木耳的IGS1、IGS2序列高度保守,其中IGS1的1 400-2 200bp区域在各拷贝之间没有多态性、而在品种之间有较高频率的SNP,这一片段序列有望用于品种鉴别研究。

关 键 词:三代测序  转录组  基因间隔区  品种鉴别
收稿时间:2019-08-21

Analyses of rDNA structure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strains of Auricularia cornea based on IGS sequence
Authors:Bing-Yu LI  You-Jin DENG  Rong‐Mei HUANG  Chen ZHAO  Zhi-Hua WEN  Wei‐Nan XU  Bao‐Gui XIE
Institution:Myc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菌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菌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