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摘    要:2014年4-9月,通过铗夜法对12种不同生境内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依据捕获率的大小及生境的干扰程度分析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利用人工捕捉模拟种群干扰,分别在干扰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之后,监测荒草地、废弃梨树林、灌丛和绿化林4种代表性生境内四川短尾鼩的种群数量、年龄结构、性比的变化,进而分析四川短尾鼩对人为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1)四川短尾鼩在12种典型生境中,按捕获率的大小依次分为4个等级:绿化林废弃梨树林、景观林、荒草地、桉树林、蔬菜地、灌丛人居村落、废弃葡萄园竹林、葡萄园、油菜地;(2)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为:异质性适中、适度干扰、竞争较低的生境异质性较低、干扰较高的生境(宜觅食、竞争弱)或异质性较高、干扰较低的生境(宜栖息、竞争弱)高竞争的生境异质性低或强烈干扰或二者兼有的生境;(3)干扰之初,所有生境中四川短尾鼩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干扰2个月之后其种群数量均可恢复到正常状态;干扰后性比平均值增加3.52%,怀孕率变化不显著;全部生境中,成体组比例平均降低1.71%,老年组减少7.53%;幼年组的比例平均增长2.33%,亚成年组增加6.91%。幼体和亚成体比例的增加,使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