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细菌抗药质粒中抗性基因的转座作用
引用本文:洪孟民,蔡瑞珠,张景六,杨蕴刘,郑霏琴,陈剑民.细菌抗药质粒中抗性基因的转座作用[J].遗传学报,1979(3).
作者姓名:洪孟民  蔡瑞珠  张景六  杨蕴刘  郑霏琴  陈剑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室 (洪孟民,蔡瑞珠,张景六,杨蕴刘,郑霏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室(陈剑民)
摘    要:ER275、ER396(Tc~r、Ap~r、Cm~r、Sm~r、Su~r)与DR233、DR416(Tc~r、Cm~r、Sm~r、Su~r)是来自临床的抗药质粒。当带有这些质粒的菌株分别与大肠杆菌J5-3/R144drd3(Km~r)配对时,组成了两种质粒共存的菌株。用这种质粒共存的菌株作为接合转移的给体,并以Ap或Sm作为选择药物,得到ApKm或SmSuKm抗性类型的转移接合子,此种转移接合子能将ApKm或SmSuKm抗性作为一个单位连锁地转移到受体菌株,而且转移频率与R144drd3相似。 生化的研究表明,ER275、ER396质粒中的Ap抗性基因编码β-内酰胺酶,DR233与DR416质粒中的Sm抗性基因编码链霉素钝化酶,而带有Ap Km或Sm Su Km重组质粒的转移接合子也分别具有了合成这二种酶的能力。因此我们推测在ER275、ER396与DR233、DR416质粒中分别有可转座的Ap抗性基因与可转座的SmSu抗性基因存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