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EC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研究
引用本文:宁德正,庄可卿,张巧玲,李华,张婉桐,张桁源,胡颂平,卫海滨.水稻EC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2,38(7):919-925.
作者姓名:宁德正  庄可卿  张巧玲  李华  张婉桐  张桁源  胡颂平  卫海滨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上海 201106;江西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植物功能基因与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 作物生理生态与江西农业大学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19ZR1446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31971926);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No.20202ACBL205007);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No.2019DFP01)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No.202110410033)资助
摘    要: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修饰可调控许多基因的遗传信息,植物m6A甲基化研究正成为关注的新热点。m6A结合蛋白 (m6A readers) 调节m6A修饰的特异性,通常具有YTH (YT521-B homology) 结构域,在拟南芥中被命名为ECT结构域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terminal region ECT domain) 。目前ECT基因已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中检测到,但该基因家族在水稻中的成员及生物学功能还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水稻EC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12个OsECT基因,具有1个保守的基序,多位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C-端。共线性分析表明,在水稻基因组内OsECT-c与OsECT-e发生了重复事件,在物种间ECT同源基因对可能是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分化后形成。同源基因对OsECT的Ka/Ks < 1,表明OsECT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较强的纯化选择压力。表达模式分析显示,OsECT-b、OsECT-c、OsECT-e和OsECT-j在水稻生长初期各个组织均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OsECT-g在干旱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OsECT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今后OsECT基因在水稻的节水抗旱机制研究和相关抗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水稻  m6A甲基化  YTH结构域  基因组共线性  表达分析  
收稿时间:2022-03-06

A Genome-wide Study of the Rice ECT Gene Family
NING De-Zheng,ZHUANG Ke-Qing,ZHANG Qiao-Ling,LI Hua,ZHANG Wan-Tong,ZHANG Heng-Yuan,HU Song-Ping,WEI Hai-Bin.A Genome-wide Study of the Rice ECT Gene Family[J].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22,38(7):919-925.
Authors:NING De-Zheng  ZHUANG Ke-Qing  ZHANG Qiao-Ling  LI Hua  ZHANG Wan-Tong  ZHANG Heng-Yuan  HU Song-Ping  WEI Hai-Bin
Institution:Shanghai Agrobiological Gene Center, Shanghai 201106, China;Research Center of Plant Functional Genes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rop Physiology,Ecology and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rice  m6A methylation  YTH domain  genome synteny  expression analysi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