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滇金丝猴夜宿树的选择及夜宿地的利用方式(英文)
作者姓名:任宝平  吴瑞东  黎大勇  Paul A.Garber  李明
作者单位:1.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2.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学研究院;3.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Program in Ecology, Evolution,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University of Illinois;5. 大理大学,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灵长类保护中心;6. 中国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7.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
摘    要:野生灵长类夜宿地的利用方式可以明确地反映一个物种特有的生境利用方式和生存之道。2003年12月至38兽2004年10月,我们利用可自动脱落GPS无线电项圈对云南省丽江市金丝厂的一个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体的活动进行了持续跟踪记录。本研究着重于对所研究猴群夜宿树的选择和夜宿地的利用方式的考查,并结合可能影响夜宿地选择和利用的环境因素,比如天气、季节、日均温度等做了系统分析。研究群计有180余只个体,家域面积约27.8 km2。GPS项圈记录到夜宿树的有272个夜晚,由此我们确认了131个夜宿地。其中70个(54.3%)夜宿地仅利用了一次,剩余的则不同程度地多次利用(2~9次)。在这些重复利用的夜宿地中,持续利用同一夜宿点的情形共发生了19次,其中连续3个夜晚在同一夜宿地过夜的现象出现了3次,剩下的16次是连续利用同一夜宿地2次。这种连续利用同一夜宿地的情况占重复利用同一夜宿的7.0%,发生频率不高,而且几乎都出现在冬季(84.0%)。滇金丝猴对于同一夜宿地的重复造访的时间间隔约50 d。一旦发生连续重复利用的情况,猴群当天的移动距离显著缩短(527 m vs...

关 键 词:过夜树  夜宿地  移动模式  滇金丝猴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