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过程中亮氨酸浓度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引用本文:马雷,郑梦鸽,石拓,马跃超,谢希贤,陈宁.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过程中亮氨酸浓度近红外模型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16(4):501-506.
作者姓名:马雷  郑梦鸽  石拓  马跃超  谢希贤  陈宁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14JCYBJC23500)
摘    要:目的:建立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过程中亮氨酸浓度近红外模型,为实现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亮氨酸的发酵过程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首先在5 L发酵罐中进行亮氨酸发酵,每隔一段时间采集发酵液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精确分析各样品中的亮氨酸实际浓度,再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和相关软件,对各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分析,并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过程中亮氨酸浓度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外部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在波长为9043.3~7489.1 cm-1、减去一条直线作为光谱预处理的条件下,获得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过程中亮氨酸浓度最优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RMSECV)、决定系数(R2)以及剩余预测偏差(RPD)分别为1.29 g/L、0.977和4.55。结论:经过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强,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较小,能够较好地检测发酵过程中的亮氨酸浓度。

关 键 词:近红外  预测模型  亮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